动态规划解题套路示例
动态规划问题的一般形式就是求最值。动态规划其实是运筹学的一种最优化方法,只不过在计算机问题上应用比较多,比如说让你求最长递增子序列呀,最小编辑距离呀等等。
既然是要求最值,核心问题是什么呢?求解动态规划的核心问题是穷举。因为要求最值,肯定要把所有可行的答案穷举出来,然后在其中找最值呗。
虽然动态规划的核心思想就是穷举求最值,但是问题可以千变万化,穷举所有可行解其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,需要你熟练掌握递归思维,只有列出正确的「状态转移方程」,才能正确地穷举。而且,你需要判断算法问题是否具备「最优子结构」,是否能够通过子问题的最值得到原问题的最值。另外,动态规划问题存在「重叠子问题」,如果暴力穷举的话效率会很低,所以需要你使用「备忘录」或者「DP table」来优化穷举过程,避免不必要的计算。
以上提到的重叠子问题、最优子结构、状态转移方程就是动态规划三要素。具体什么意思等会会举例详解,但是在实际的算法问题中,写出状态转移方程是最困难的,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人觉得动态规划问题困难的原因。
明确 base case -> 明确「状态」-> 明确「选择」 -> 定义 dp
数组/函数的含义。
按上面的套路走,最后的解法代码就会是如下的框架:
1 | # 自顶向下递归的动态规划 |
示例:凑零钱问题
题面描述
给你一个整数数组 coins ,表示不同面额的硬币;以及一个整数 amount ,表示总金额。
计算并返回可以凑成总金额所需的 最少的硬币个数 。如果没有任何一种硬币组合能组成总金额,返回 -1 。
你可以认为每种硬币的数量是无限的。
示例 1:
输入:coins = [1, 2, 5], amount = 11
输出:3
解释:11 = 5 + 5 + 1
示例 2:
输入:coins = [2], amount = 3
输出:-1
示例 3:
输入:coins = [1], amount = 0
输出:0
提示:
1 <= coins.length <= 12
1 <= coins[i] <= 2^31 - 1
0 <= amount <= 10^4
题目分析
给你 k
种面值的硬币,面值分别为 c1, c2 ... ck
,每种硬币的数量无限,再给一个总金额 amount
,问你最少需要几枚硬币凑出这个金额,如果不可能凑出,算法返回 -1 。算法的函数签名如下:
1 | // coins 中是可选硬币面值,amount 是目标金额 |
比如说 k = 3
,面值分别为 1,2,5,总金额 amount = 11
。那么最少需要 3 枚硬币凑出,即 11 = 5 + 5 + 1。
暴力递归
首先,这个问题是动态规划问题,因为它具有「最优子结构」的。要符合「最优子结构」,子问题间必须互相独立。啥叫相互独立?用一个直观的例子来讲解。
比如说,假设你考试,每门科目的成绩都是互相独立的。你的原问题是考出最高的总成绩,那么你的子问题就是要把语文考到最高,数学考到最高…… 为了每门课考到最高,你要把每门课相应的选择题分数拿到最高,填空题分数拿到最高…… 当然,最终就是你每门课都是满分,这就是最高的总成绩。
得到了正确的结果:最高的总成绩就是总分。因为这个过程符合最优子结构,「每门科目考到最高」这些子问题是互相独立,互不干扰的。
但是,如果加一个条件:你的语文成绩和数学成绩会互相制约,不能同时达到满分,数学分数高,语文分数就会降低,反之亦然。
这样的话,显然你能考到的最高总成绩就达不到总分了,按刚才那个思路就会得到错误的结果。因为「每门科目考到最高」的子问题并不独立,语文数学成绩户互相影响,无法同时最优,所以最优子结构被破坏。
回到凑零钱问题,为什么说它符合最优子结构呢?假设你有面值为 1, 2, 5
的硬币,你想求 amount = 11
时的最少硬币数(原问题),如果你知道凑出 amount = 10, 9, 6
的最少硬币数(子问题),你只需要把子问题的答案加一(再选一枚面值为 1, 2, 5
的硬币),求个最小值,就是原问题的答案。因为硬币的数量是没有限制的,所以子问题之间没有相互制,是互相独立的。
那么,既然知道了这是个动态规划问题,就要思考如何列出正确的状态转移方程?
1、确定 base case,这个很简单,显然目标金额 amount
为 0 时算法返回 0,因为不需要任何硬币就已经凑出目标金额了。
2、确定「状态」,也就是原问题和子问题中会变化的变量。由于硬币数量无限,硬币的面额也是题目给定的,只有目标金额会不断地向 base case 靠近,所以唯一的「状态」就是目标金额 amount
。
3、确定「选择」,也就是导致「状态」产生变化的行为。目标金额为什么变化呢,因为你在选择硬币,你每选择一枚硬币,就相当于减少了目标金额。所以说所有硬币的面值,就是你的「选择」。
4、明确 dp
函数/数组的定义。我们这里讲的是自顶向下的解法,所以会有一个递归的 dp
函数,一般来说函数的参数就是状态转移中会变化的量,也就是上面说到的「状态」;函数的返回值就是题目要求我们计算的量。就本题来说,状态只有一个,即「目标金额」,题目要求我们计算凑出目标金额所需的最少硬币数量。
所以我们可以这样定义 dp
函数:dp(n)
表示,输入一个目标金额 n
,返回凑出目标金额 n
所需的最少硬币数量。
搞清楚上面这几个关键点,解法的伪码就可以写出来了:
1 | // 伪码框架 |
根据伪码,我们加上 base case 即可得到最终的答案。显然目标金额为 0 时,所需硬币数量为 0;当目标金额小于 0 时,无解,返回 -1:
1 | public static int coinChange(int[] coins, int amount) { |
至此,这个问题其实就解决了,只不过需要消除一下重叠子问题,比如 amount = 11, coins = {1,2,5}
时画出递归树看看:
递归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分析:子问题总数 x 解决每个子问题所需的时间。
子问题总数为递归树的节点个数,但算法会进行剪枝,剪枝的时机和题目给定的具体硬币面额有关,所以可以想象,这棵树生长的并不规则,确切算出树上有多少节点是比较困难的。对于这种情况,我们一般的做法是按照最坏的情况估算一个时间复杂度的上界。
假设目标金额为 n
,给定的硬币个数为 k
,那么递归树最坏情况下高度为 n
(全用面额为 1 的硬币),然后再假设这是一棵满 k
叉树,则节点的总数在 k^n
这个数量级。
接下来看每个子问题的复杂度,由于每次递归包含一个 for 循环,复杂度为 O(k)
,相乘得到总时间复杂度为 O(k^n)
,指数级别。
带备忘录的递归
其实就是通过上文说的通过dp table来记录子问题结果
1 | static int[] memo; |
很显然「备忘录」大大减小了子问题数目,完全消除了子问题的冗余,所以子问题总数不会超过金额数 n
,即子问题数目为 O(n)
。处理一个子问题的时间不变,仍是 O(k)
,所以总的时间复杂度是 O(kn)
。
dp数组的迭代解法
当然,我们也可以自底向上使用 dp table 来消除重叠子问题,关于「状态」「选择」和 base case 与之前没有区别,dp
数组的定义和刚才 dp
函数类似,也是把「状态」,也就是目标金额作为变量。不过 dp
函数体现在函数参数,而 dp
数组体现在数组索引:
dp
数组的定义:当目标金额为 i
时,至少需要 dp[i]
枚硬币凑出。
1 | public static int coinChangeDp(int[] coins, int amount) { |
为啥 dp
数组中的值都初始化为 amount + 1
呢,因为凑成 amount
金额的硬币数最多只可能等于 amount
(全用 1 元面值的硬币),所以初始化为 amount + 1
就相当于初始化为正无穷,便于后续取最小值。为啥不直接初始化为 int 型的最大值 Integer.MAX_VALUE
呢?因为后面有 dp[i - coin] + 1
,这就会导致整型溢出。